?
在社會上,個體可以保守惰怠地過日子。但是在歷史上,只要是組織,企業也好國家也好,不斷創新是其唯一存在的理由。因為保持組織穩定必須持續產生能夠合理分配的利益。而創新之于組織的重要,正體現在保持優勢競爭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。
以H公司為例,可以說成是建國以來最成功的中國企業。從事相對藍海市場,銷售規模和利潤增長各種意義上來說都保持了20年優勢競爭力,放之國際市場皆準。
體會最深的一個是產品創新能力,一個是管理創新能力。
研發成本保持30%,把研發創新作為企業文化植入基因,配以可觀的激勵措施。建立產品生命周期,始終站在技術前沿,預知市場走勢及時調整銷售策略。常常是一個優勢產品起勢2,3年,就宣布即將EOM。研發撤人轉做下一代產品開發,作為市場人員經常不可理解,為什么有大量利潤時偃旗息鼓,新產品成長在老產品尸體之上。有時甚至推動技術提早革新,犧牲利潤空間換取市場格局。這是用提速的方式放大創新能力優勢,拖垮對手,使其永遠跟不上節奏,無法及時復制從而處于低利潤區域。所謂沒有永遠最強的武器,只有最新式的武器。
管理革新常常讓普通員工難以適應。以區域總公司的高管理層人員為例,全面換血在2-3年間。有的甚至達到1年內。縱向橫向的產品線組織每年都有結構化調整。進今年指揮步兵,明年指揮炮兵。頻繁組織變革帶來大量管理成本。員工適應期效率低下,甚至影響士氣造成人力資源流失。但是10年來H公司堅持不懈,樂此不疲。其原因在于第一不斷適應市場變化和競爭需要。第二保持全體成員自身對新考核目標,崗位能力,組織領導崗位的興趣。變相激發了員工求知的欲望,也就保持了持續創新的能量。所謂沒有最強的戰術,只有根據變化找到最合適的戰術。延伸到組織也是一樣。
管理革新是產品技術革新的基礎。而后者直接導致利潤最大化。
國事也是大抵如此,歷史上看,最長的王朝不過幾百年。當今的政治家相當成熟的意識到:比較持久的組織一定要具備:對內具備自我監督自我檢討自我修復的能力。對外持續創新,保持競爭優勢。
國家也是組織,讓組織成員得以分配利益是第一要義。沒錯,老百姓就是國家的組織成員或者說股東。如果經濟不好,過不上好日子就會造成騷亂和不穩定。
這也是為什么我黨一直強調要代表先進生產力,要代表先進性。從上面闡述的企業的角度就很好理解——最能創新帶來利益的組織當然有資格統治這個國家。美國人比較直白,這個道理是寫進憲法的。
東西方體制不同,但做的事情大抵相同。等等具體行為不多置評。
人生就比較復雜,選擇比較自由,我自己可以混日子,不一定每天殫精竭慮考慮競爭和維持組織的必要因素。
但是成功的人生不考慮這些不行,比方說家庭。
家庭就是一個組織。想讓組織維持幾十年的成功不一定比經營一個企業簡單。幸福的家庭一定不能相見生厭,所謂幾十年如一日會導致成員士氣低落,效率低下甚至破產(離婚)。所以必須持續用心經營,不斷創新。況且理論來說,家庭原本就不是一個穩定的港灣。它面對很多先天的變化:幾十年家庭生活中夾雜著組織成員年齡,身份,知識,能力,財富的變化,甚至是組織成員的變化(生兒育女)。能成熟的把握和適應這種變化,引導新的合適的目標,在實現目標過程中形成快樂的回憶,才是構成幸福家庭的要素。
個人創新的源泉在于求知。
學習第一不給自己設定限制(年齡,文理科,倫理,信仰等等都不應該影響求知的范疇)。第二應該是一種生活態度,乃至變成習慣。無論政府官員,企業家,藝術家,科學家。近年接觸的成功人士的一個明顯的共性:樂于求知,勤于求知。第三學習絕不是狹義的文憑獲取方式,而是一種積極思考的態度。主動獲取知識,是因為積極思考后的需求。于是創新也就自然成為求知的產物。
所以持續的求知和創新如此重要。它影響個人的命運,輻射家庭生活的質量,決定企業的成敗,關乎國家的興亡。
年逾三十,正是惰怠和疲憊的第一個周期。去年頭半年一直沒有心思堅持學習,沒時間沒心情創新,過了那段時期,找到了新的感覺,眼界豁然開朗,目標也變得清晰和明確,這個過程中證明了一個道理,人快樂不快樂是看差值,而不是看絕對值。比如一個人今天一個月能賺過去一年的錢,但是他的快樂可能只有過去的12分之一。原因很簡單,他成長的速度和創新的能力在不斷減弱,心態也變老了,反之亦然。持續創新是一種生活態度,只有這種態度才能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懈怠、不斷地前進!
?
支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
責任編輯:李穎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