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族強國夢
來源:支點投資作者:潘建臣發布時間:2013-05-28
??? 中華民族為人類的進步作更大的貢獻應是永遠的追求,以強國的姿態矗立在世界民族之林,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,只是中華民族近代的必經之路。
強國,曾經一直是,現在遠不是,以后希望是。強國夢對中國人來說,是不曾忘卻的遠久記憶。東亞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強盛,搖擺交錯在分享和擔心之間,而西方對中國的研究則是與國際亂局混雜一鍋。全球急需重啟文化、政治、經濟、外交和軍事等新視野,重塑新的世界體系。
大愛無疆,上善若水。為追求強國夢,確立為人類的進步作更大的貢獻為一種普世的價值觀,以減少周邊的擔心和阻力。歷史上來說中華民族并未販賣非洲奴隸,鄭和也沒強行在海外掠奪和建立殖民地,帶出去的是文化的傳播和貿易的發展?,F今的中國也是以貿易、投資為先,沒有強制灌輸意識形態,所以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。只是伴隨著歷史的淪落,族人素質越來越差,社會誠信體系的缺失,創建能力的低落。從自身建設開始,重塑中華民族的社會創建能力,為人類進步作更大的貢獻打好堅實的基礎。
文化是指人類社會中具有一定歷史延續性和群體特征的行為習慣。縱橫世界五千年,中華民族的核心力就是文化,以包羅萬象的易經為剛,道文化的大同、儒家文化的中庸、佛教文化的向善和因果循環等等。歷史的積淀,中華文化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:融合和認同。滿清的演進就是中華文化強大融合能力最好的明證;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演進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,分分合合其實就是一種文化認同。以中國為核心的包括香港、臺灣、澳門在內的“大中華經濟圈”已現光芒;聯合爭取東亞的主導權已初具實力,以東亞為基點,文化作先導,胸懷世界,為人類進步作出更大貢獻是可能的追求。
全世界影響深遠的文化有:中華文化、印度文化、希臘文化和伊斯蘭文化,而中國西部是全世界四種文化唯一的共同交匯處,西部是中國強盛的源頭。歷史上國力強大時,無不對西部擁有強大的影響力。強國需要戰略縱深,德國迅速崛起卻又兩次戰敗,在地緣位置上處于強國林立的腹心位置,缺少戰略縱深,同時在兩個以上方向遭到敵人的夾擊是重要因素之一。而當年的秦國,背靠著廣袤的西戎諸國,進可攻,退可守,最后統一了中華大地。中華民族的絲綢之路要有兩條,陸上絲綢之路是立國之本,海上絲綢之路是強國的表象。
中日之爭其本質是爭奪中日兩國未來誰能主導東亞經濟,誰才是亞洲的真正的主導者。釣魚島問題,臺灣問題,東海問題,南海問題,藏南問題等等,從根本上說都是中、美、俄、歐做一次合縱連橫似的世界新格局調整,日本不是對手,只是美國的棋子,更應發展成中國的緊密合作伙伴。
釣魚島之爭,日本想突破和平憲法限制,解禁集體自衛權,成為真正自主國家;中國想爭取更多的話語權,取得更多的利益關切認可。結果卻使中日兩國都進入了兩難。和,國民情緒有待安撫,國內矛盾需大智慧調和;戰,則是民族災難,日本戰敗有可能滅國,中國戰敗至少會四分五裂,難以再有統一的中華民族,何況有很大的可能引發世界大戰。理想而長久的戰略是戰和并進,這里的戰是指文化戰略,在文化上以我為主,面向世界宏揚中華文化,介定中日關系為合作伙伴而不是敵對勢力,那場戰爭為部族之爭,難以釋懷只是為了向前看,更好的籌劃未來。和,軍事上止戈為武,盡可能不引發戰爭,但也不怕戰爭。
由于近代那段不幸的歷史,中日兩國積怨甚深。但將兩國關系放在幾千年的歷史大背景下,友好交往一直是兩國關系的主流,戰爭只是其中的插曲。尤其是在今天的日本人中,有相當一部分是歷史上各個階段大陸移民的后裔,更使兩國人民之間多了一份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。從先秦時代(公元前3世紀)開始,就不斷有大陸移民進入日本列島,歷經魏晉南北朝時代,隋唐時代,直至宋明時代(17世紀)基本終結,時間跨度達2000余年。其間有重大影響力的有:發生在秦始皇時期的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,不管徐福的傳說到底怎樣,至少說明了一個事實,即在秦漢年間,就開始有中國人大量移居日本;在四世紀末和五世紀初以及五世紀末,中原人民為躲避戰亂,大規模遷徙日本群島,形成兩次日本史書稱之為“歸化人”赴日的高潮,據《古事記》和《日本書紀》應神紀所載,劉姓作為兩漢皇族是此時到達日本的漢族歸化人的主力。歷史上最有名的劉氏開拓日本人物,是今天日本原田、高橋、大藏等家族的共同祖先阿知王。阿知(也寫作阿智)王,又稱阿知使主,是東漢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的玄孫。日本原田家族族譜《大藏朝臣原田家歷傳》稱,阿知王是漢獻帝的玄孫;大約在四世紀初弓月君率其部民一百二十縣(或一百二十七縣)歸化日本。這是后來被稱作秦氏一族的來源??梢哉f現代的每一個日本人的血液中,都含有百分之十或二十古代歸化人(漢族移民)的血液。試問:中日一衣帶水、同文同種、血脈相連,有什么理由不能心靈相通、和諧相處?
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,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。從公元645年“大化革新”至9世紀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,仿效了隋、唐,而且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,建立了以天皇為絕對君主的中央集權制國家。
中日經濟依存度高,中國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市場,2011年,日本對中國出口商品1946億美元,占出口商品總額的比重高達23.6%,日本對中國貿易順差463億美元,相當于日本GDP的0.8%,中國市場一向是日本企業盈利的重要來源。日本是中國第四大出口市場,2011年對日本出口占中國出口商品總額的比重7.7%。
在地緣上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,孤懸陸地之外,狹隘的地理空間和資源匱乏,而且領土多處夾雜著糾紛:中日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/“尖閣諸島”,俄日的南千島群島/北方四島,朝日的獨島/竹島。
無論從起源、文化、政治、經濟及地緣來看,中日之間的爭斗可以說是部族之間的爭斗。中日關系的惡化,更多的是政治家缺乏戰略智慧,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,而民族的敵視,卻是誤導。釣魚島問題不足以中日開戰,止戈為武是最高境界;上兵伐謀,其次伐交,仍需領悟;擱置爭議,共同開發,換來了三十年的和平與發展。
中國真的急需戰爭嗎?更需要的是融入整個世界吧。